花旗、摩根、富兰克林邓普顿涌入,金融巨头盯上RWA代币化市场

银行和区块链,或许很快就会在一起了。

代币化,即现实世界资产(RWA)的区块链所有权表现,已经成为这段时间Web3行业的热门话题,银行和金融机构是现实世界资产领域的关键一环,虽然他们的区块链活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使用许可网络,但已经开始关注货币市场基金、房地产资产代币化。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领域里几家金融巨头都有哪些动作:

摩根大通和以太坊 

实际上,对于摩根大通而言,RWA代币化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5年,摩根大通就启动区块链计划并发布了Quorum区块链,该行的Onyx数字资产平台用摩根大通自己的代币JPM Coin结算,截至目前已经出了超过9000亿美元的交易(当然,对于一家每天处理超过8万亿美元的银行巨头而言,9000亿美元似乎是九牛一毛)。

无论是声誉风险还是合规风险,让摩根大通走向公共以太坊主网一直是一件微妙的事情,Onyx数字资产负责人Tyrone Lobban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太坊链共识机制已经从工作量证明转移到权益证明(前者更加能源密集,这让具有ESG意识的银行有理由选择后者),在以太坊上添加更好的扩展技术和多个数据层计划也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如今,以太坊上已经出现了所谓“子网”、“超级网”或“超链”这样的概念,对于摩根大通而言,其实仍然可以从公共区块链中高度冗余、持久的结算轨道中获益,同时又能满足反洗钱AML和KYC合规要求。

富兰克林邓普顿效应

投资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目前资产管理规模高达1.4万亿美元,据该公司数字资产主管Sandy Kaul解释说,富兰克林邓普顿早在2019年就开始探索基于现实世界资产的公链技术,并且已经开始将一些转让代理业务部署上链,比如记录共同基金股票的所有权和购买情况、了解相关交易的隐藏成本等。

Sandy Kaul透露:“富兰克林邓普顿已经进行了一项并行试点项目,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证明,在公共区块链上保存的账簿和记录是正确的,并且与传统的转让机构记录簿功能相同。我们让监管机构感到很满意,而且已经将该基金作为公共区块链上的代币运行了一年半时间。”

花旗银行的代币服务

与摩根大通一样,花旗并不是数字资产领域的新手,这家银行业巨头早在2015年就在其创新实验室里启动了区块链相关工作。2023年初,花旗银行还聘请了企业区块链资深人士、IBM前高管、R3区块链专家Ryan Rugg来领导新成立的代币服务部门。

据悉,花旗银行的代币化试点是在许可区块链基础上进行的,目前仅在美国和新加坡两地处理业务。不仅如此,花旗银行还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创新中心以及多家银行和行业参与者构建了一个“监管责任网络概念验证”项目,旨在推动银行代币化法定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

Ryan Rugg进一步称:“我有时开玩笑说,我可能更知道什么不该做,而不是该做什么——因为我在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建立联盟和观察应用程序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从中学到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你不能让一个大型实体拥有网络。我们认识到客户需要多银行、多司法管辖区的跨境流动性,他们不想要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希望能够在多家银行之间自由流动资金,并简化运营流程并优化其在市场上的流动性。”

总结

毫无疑问,全球众多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都在布局RWA赛道,关于“RWA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渐打破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物理世界的隔阂,并开启“让更多金融经济活动向链上迁移”的乐观预期,一度给Web3世界注入新的可能。加密社区也非常关心RWA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民众在RWA生态中如何关注和尽力保全个人权益,并表达出“从Web3走向现实可行,从现实走向Web3不可行”的等关键性立场。

事实上,在金融游戏中,民众与官方和资本大鳄因角色和利益不同,导致观点也大相径庭。关于RWA的态度和接纳度,全球民众均表达出与香港官方和主流资本市场不尽相同的态度:与官方和资本大鳄们急于推进RWA以解决金融问题困境不同,民众更关心Web3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每个参与者个人权益得到保障的可能性。这一现象也体现出,作为互联网发展中由技术创新走向用户理念创新的关键一步,Web3经济范式中,权益极有可能更倾向于用户的可能性。

现在摩根大通、花旗和富兰克林邓普顿已经入场,而且正在将传统资产数字化,他们最终会在以太坊等加密网络上进行交易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Bitkoala考拉财经